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answer to 初經異常:女兒今年13歲,初經量偏多且時間又長

 

匿名提到...
鄢醫師您好..女兒今年13歲,初經量偏多且時間又長(第一次17天,第二次也是如此15天),這次月經來第三次的第五天卻有果凍的血塊(不多,一兩塊),請問這樣是正常的嗎?這幾次月經期間,我每天讓她飲用溫熱的黑糖薑茶,在此之前曾詢問過其他婦科醫生,他建議我讓她吃促進讓子宮收縮的藥,幫助她縮短經期,但是我擔心會有副作用所以沒讓她吃任何藥物,在此想請問鄢醫生--初經有一兩塊血塊是正常的嗎?如果持續增多有血塊需要就醫嗎?還是需要再觀察幾次? 謝謝您..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什麼是慢性骨盆疼痛?


持續超過6個月,而且和月經週期沒有什麼關聯的骨盆腔疼痛叫作慢性骨盆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問題。一般統計會看婦產科醫師門診的病人,有大約 20%的患者為骨盆腔疼痛。同時每七個子宮切除的原因就有一個是因為骨盆腔疼痛。近年來的研究已經可釐清各種類型的慢性骨盆腔疼痛,也更能幫助她們減少疼痛的影響。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2) 人氣()

子宮內膜癌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9) 人氣()

尿失禁是指尿液在不能自主的狀態漏出,這對個人衛生及社交都是個難堪的問題。滲漏的量可能是幾滴也可能是很大量,通常會隨年紀而增加

以下介紹尿失禁的幾種類型

一、應力性尿失禁: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腹腔鏡手術是診斷和處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最主要和最明確的方法

i030.jpg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9) 人氣()

前言

        子宮內膜癌顧名思義是從子宮體的內膜產生出來的癌症。它佔婦女癌症總數的7%,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與子宮頸癌和卵巢癌並稱為女性生殖道的三大惡性腫瘤。在美國是最常見的癌症,大約有13%的婦女癌症是子宮內膜癌,在台灣因為日益西化的飲食和生活型態,發生率也逐漸增加,是僅次於子宮頸癌的婦科癌症,但死亡率卻逐年下降,主要是子宮內膜癌可以在早期時做診斷並治療,就會有很好的治癒率。它好發在五十歲以上或更年期的婦女最常見,若是發生停經後陰道出血就應即刻就醫。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2) 人氣()

52歲的阿春已停經2年多,最近又來潮,逢人便喜孜孜地說自己又臨老回春,鄰居的女兒在醫院工作聽來不太對勁,便要她就醫檢查,結果不幸的是子宮內膜癌,但還好是非常早期,而後接受我們用腹腔鏡做完整的癌症分期及切除手術,不到一個星期便出院,幸運地揀回一條命。更年期後出血的確不正常,也更不可能有反老還童之說。

接近更年期月經的變化: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研究指出大約20% -25%的女人有因為子宮肌瘤造成的症狀,它是子宮橫紋肌肉細胞過度增生所致,超過99.5%以上是良性,惡性的機會非常低。

症狀與診斷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

子宮頸錐狀切除術是指經由陰道,以圓錐狀方式切除子宮頸病灶部分

用於

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及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CIN2&3)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2) 人氣()

骨盆腔鬆弛是造成生殖器脫垂的主要原因,子宮的支持韌帶與骨盆底的肌內群維持生殖器及膀胱、直腸等都能固定於正常位置,不致於下墜或脫垂,一旦這些支持組織發生鬆弛,則以子宮為主的生殖器及鄰接臟器即漸往陰道內下墜。過去婦女生育較頻繁,因生活或工作的需要,產後無充分休息,常提早勞動,因此生殖器脫垂發生率很高,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是令人困窘的情況卻隨時可能出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社交。例如尿失禁、大便失禁、骨盆臟器從陰道脫出、頻尿、夜尿及殘尿感、排便困難、性生活不適,以及慢性骨盆疼痛。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3) 人氣()

骨盆底的肌肉韌帶結構就像吊床撐住子宮、膀胱、直腸,若這張吊床出現破損,不同位置的鬆弛會造成不同的脫垂,如子宮、膀胱、直腸等的脫垂,主因是是骨盆鬆弛或神經肌肉韌帶受損 (如懷孕生產、骨盆腔動過手術),或是更年期後缺乏賀爾蒙造成尿道黏膜萎縮。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是令人困窘的情況卻隨時可能出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社交。例如尿失禁、大便失禁、骨盆臟器從陰道脫出、頻尿、夜尿及殘尿感、排便困難、性生活不適,以及慢性骨盆疼痛。而婦女尿失禁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稱為「應力性尿失禁」,即腹部突然用力如咳嗽、打噴嚏、跑跳、提重物就不自主漏尿,約佔婦女尿失禁百分之七十。

骨盆底的肌肉韌帶結構就像吊床撐住子宮、膀胱、直腸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性應該是愉悅的不應該會疼痛,如果出現疼痛,那表示出了毛病。性交疼痛在婦科門診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很多婦女會經歷性交疼痛,但僅少數是每次都發生,通常是能夠治療的。

常見的原因是陰道缺少潤滑,有時是因前戲過短、過度使用抗組織氨藥物,或是停經婦女因女性荷爾蒙減少而導致陰道萎縮。所以可藉延長前戲的時間或使用親水性的潤滑劑來輔助(不要用凡士林、嬰兒油,它對陰道有傷害性)。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一項令人震驚的統計顯示,美國七分之一的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都曾治療過骨盆炎。更糟的是,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有慢性腹痛、不孕或不正常懷孕。但有許多是未被正確診斷,所以真正的數目應該更高。很多是想要生寶寶時卻無法如願,才發現這之前沒診斷出來的疾病。這種情況是很可悲的,尤其它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什麼是骨盆腔炎?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

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通常是在腹腔、卵巢、輸卵管、大腸、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甚至附著在肺部、淋巴結等處。常見者如長在卵巢內形成「巧克力囊腫」,或附著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症」。它會破壞女性的生殖系統,而且有轉移、復發和很難痊癒的特性。它可能是終身性的疾病,如影隨形的「疼痛」和「無後」的陰影令許多患者無法釋然,同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重的影響,包括人際關係、工作、甚至影響我們對生命的觀點和看法。

治療除了醫師所提供的手術或藥物之外,而患者也常被所謂的忠告所淹沒。常聽到的不外乎是放輕鬆、盡快懷孕有寶寶後疼痛將好轉,事實上大多數所謂的忠告並不真的有效。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很特殊的疾病,罹患這疾病的婦女沒有人會有完全相同症狀與經歷。所以一些做法對某人有效對另一個人卻不見得有幫助。我們要如何照料管理自己?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2) 人氣()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子宮的內襯結構(子宮內膜)侵入並生長在子宮肌肉層中叫作 『子宮腺肌症』或是『內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可與『外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共存,所謂外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漫延侵襲子宮外面的器官或部位。這些異位子宮內膜組織的特性與正常子宮內膜類似,同樣會在月經期出血,血液和碎片會在子宮壁腺體中累積,導致子宮壁腫脹體積變大並類似球狀。子宮腺肌症可以是瀰漫型或是局部型的。後者表示被侵犯而膨脹的範圍是局部性的, 也常被稱為『子宮肌腺瘤』。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1) 人氣()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癌症(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併發癌症)

有一研究特別尋找有關在已停經婦女,卵巢類子宮內膜癌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的關係,他們認為在已停經婦女發現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其癌化的可能較未停經婦女來的高,所以發現時最好連同卵巢一併切除。由於這些惡性轉變和相關危險因素的證據越來越多,尤其以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的大型研究,調查了了超過四千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他們找出幾個最常有關聯的內科疾病,其中黑色素癌 (melanoma)有9.8%的發生率,而在一般人則僅有0.01%的發生率。乳癌有26.9%的發生率,而在一般人則僅有0.1%的發生率。卵巢癌有8.5%的發生率,而在一般人則僅有0.04%的發生率。同時也發現這些參與研究的婦女在自體免疫疾病和梅尼爾症(Meniere's syndrome:有關眩暈之疾病)也有較高的發生率。在瑞典一項包括 20,686 位子宮?膜異位症的婦女,經過11年的追蹤, 結果顯示有將近20%的人得到癌症,最常見的是乳癌,卵巢癌和淋巴癌,然而她們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卻有降低的現象。一項在美國Massachusetts 醫院的研究,調查79位第一期卵巢癌患者,其中有高達22位(28%)亦是子宮?膜異位症患者,也證明子宮內膜異位症在一些早期卵巢上皮癌的生成可能扮演一部份角色。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什麼是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液體聚集在正常卵巢中,可形成不同類型的囊腫,這是常見的婦科問題。因為對於卵巢癌的恐懼,使得囊腫成為婦女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囊腫可能導致不舒服而被發現,也有是沒有任何症狀而是在例行的檢查時發現,好消息是大多數囊腫會消失不須要任何治療,另外癌症則是較為少見。

image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4) 人氣()

何謂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常見疾病,常造成月經疼痛、經血過多、貧血不孕症甚至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攸關婦女的健康幸福。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是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其成因相當複雜,大致是因月經逆流、免疫系統異常、基因缺陷或因血液淋巴系統傳送,致使子宮內膜組織轉送至腹腔、        卵巢、輸卵管、大腸、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甚至附8.著在肺部、淋巴結等處而造成。常見者如長在卵巢內形成「巧克力囊腫」,或附著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症」。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何謂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常見疾病,常造成月經疼痛、經血過多、貧血,不孕的比例甚至高達三分之二,攸關婦女的健康幸福。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是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其成因相當複雜,大致是因月經逆流、免疫系統異常、基因缺陷或因血液淋巴系統傳送,致使子宮內膜組織轉送至腹腔、卵巢、輸卵管、大腸、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甚至附著在肺部、淋巴結等處而造成。常見者如長在卵巢內形成「巧克力囊腫」,或附著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症」。它會破壞女性的生殖系統,而且有轉移、復發和很難痊癒的特性。它可能是終身性的疾病,如影隨形的「疼痛」和「無後」的陰影令許多患者無法釋然,同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重的影響,包括人際關係、工作、甚至影響我們對生命的觀點和看法。

image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4) 人氣()

簡介

子宮頸癌是我國婦女癌症的首位,每年約有2,800的新病例。由於子宮頸癌發生前有所謂的癌前期病變,即細胞化生不良(dysplasia),或稱子宮頸上皮上皮內腫瘤(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或稱鱗狀上皮內細胞病變(SIL, squamous cell intraepithelial lesion),因此有機會在變成癌症之前,可以藉由抹片、陰道鏡、切片等方法早期診斷出來,接受簡單的治療,就有很好的預後。如果每年定期做抹片,更是在零期癌(原位癌)之前就可發現。

抹片是收集子宮頸剝落的上皮細胞檢驗,有不正常細胞時,需接受陰道鏡及小切片檢查,只有切片才能真正診斷子宮頸病變。有時小切片無法確定診斷時,可能需要圓錐大切片進一步確定。

dr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